即刻种植的跳跃间隙中植骨的效果

更新时间:2019-09-15 15:12

      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都报道牙齿拔除后牙槽崎的形态将发生改变(Tan et al.2012)。这种减少包括剩余牙槽峰的高度(冠根向)和宽度(颊舌向)的变化,可能影响修复治疗的结果。牙槽骨大量的形态变化发生在牙槽窝愈合的前3个月(Schroppet al.2003b),为了抵消这种早期牙槽兴的吸收,有学者建议采用即刻(I型)或早期种植(H型)(Chen et al.2004;Hammerle et al.2004)。
 
      在I型种植过程中,种植体植入新鲜拔牙窝内,目的是借助剩余的牙槽窝获得初期稳定性,同时限制随后发生的骨吸收。这种手术方法可能还有其他优点,包括减少患者进一步手术干预或再生治疗的概率。一项近期的系统性综述(Langet al.2012)纳入46项研究共2908个即刻种植体,报道了即刻种植的高留存率(2年留存率为98.4%(97.3-99%),按种植体水平估算年失败率为0.82%。然而,该综述纳入的研究大多为短期研究,仅有2篇报道了5年的观察数据(Bianchi & Sanlip-po 2004;Botticelli et al.2008)。此外,在大部分研究中都没有报道软组织或美学效果。实际上,在少数报道即刻种植的软组织或美学效果的研究中,大约20%的病例中发生了边缘粘膜退缩(≥1 mm)(Lang et al.2012)。
 
      目的:评估即刻种植中植骨对减少剩余牙槽崎骨形态改变的影响。
 
      材料与方法:对上前牙即刻种植的跳跃间隙中植入复合10%胶原的去蛋白小牛骨矿物质(DBBM-C)的效果展开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。在种植体植入即刻与16周时,用牙周探针直接测量骨壁,记录16周之间牙槽骨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变化。采用参数统计方法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平均变化。
 

 
      结果:研究纳入86名受试者共86个种植位点(试验组共43例,对照组43例)愈合过程中牙槽崎水平向变化显著,主要发生在颊侧牙槽崎,实验组减少1.1mm(29%),对照组减少1.6mm(38%),具有统计学差异(P=0.02)。这个结果在颊侧骨板较薄的上前牙位点更加显著。
 
      结论: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新鲜牙槽窝内即刻种植时植入DBBM-C骨替代物能显著减少颊侧牙槽骨的水平向吸收。

      本文刊登在《临床口腔种植研究》中文版 2018年6月 第3卷 第2期
 

本文链接地址:http://www.laihongchang1.com/research/1706.html